我不要變成自由落體!

Jan 09, 2012

       趕著下山和降低警覺性,往往是發生墜崖事件的主要因素。若要將墜崖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,還是必須依賴登山團隊間的相互提醒與幫忙。

文/圖  陳龍佳

 

        墜崖事件的發生,其實有相當高的比率是發生在登山行程的歸途,與非絕對危險的位置,例如曝露感較低,或看起來較不危險的地方。也就是說,趕著下山和降低警覺性是墜崖事件的主因。

        上山的過程,因充滿許多未知,通常會戰戰兢兢,尤其是面對危險性極高的路段時,更會提高警覺去面對。但是在下山的過程,心態上會因登頂成功而放鬆許多,加上行程的尾段,多少會感到體力與精神不繼,難免會輕忽一些非絕對危險的路段,而墜崖也通常在這種時後出現。

        然而,要每個人在登山行進的過程中,無時無刻都提高警覺,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,所以還是要依賴登山團隊間的相互提醒幫忙,方能將墜崖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。

 

避免墜崖,須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慎選裝備:一雙止滑的鞋子是必要的,尤其是會通過危崖路段的行程。也曾發生過因撿拾樹枝當手杖,後來因樹枝斷裂而墬崖致命的案例。褲管或鞋帶過長,也會造成行進的不便或危險。
  2. 裝備確實打包,避免手提或外掛:背包裝填確實與否,會影響到背負的重心與平衡。而物品外掛在背包外,則容易造成勾纏而失去平衡。最常看到的是將睡墊或帳篷繫綁在背包外,如上述物品寬度超過背包時,難免會造成經常性的碰撞,如在關鍵位置因碰撞而失去平衡,難免會造成憾事。
  3. 通過危險地行前應適當的休息:先停下腳步讓呼吸緩和,並適當的補充食物及飲水,避免血糖太低。讓雙腳稍微休息後,則集中精神通過。休息建議在五分鐘以內,因低溫容易讓四肢冰冷而僵硬,協調性反而降低,要不就是要重新熱身。
  4. 將路線上的障礙排除:先行者(由經驗較豐富的人擔任)須將路線上可能造成失足的潛在因素排除,如清理不穩定的石塊或枯枝,並將合適的腳點先探踩出來。
  5. 隊伍互助的重要:獨自一人處於險境之中,心理必須承受極大的恐懼與不安全感。行在危崖之中,身邊如有隊友的精神支持,腳步勢必會更加穩健。除精神支持外,隊友也能適時的提供路線引導提示,或在關鍵的位置給予輔助。

        如評估危崖通過的墜落風險極高,建議還是多花點時間,高繞或是下切探查到相對安全的路線,要不就是使用繩索確保通過。

 

↑圖1.鞋底如嚴重磨損,抓地力勢必會下降。

 

↑圖2.物品的過度外掛在狹隘的路徑上容易造成碰撞或勾纏。

 

↑圖3.在面對危險路段前需適當的休息,而休息點要遠離斷崖,避免背包上肩時,因重心不穩而發生意外。

 

↑圖4.行於危崖有經驗的先行者應先探查合適安全的腳點,並排除路線上的障礙物。

 

↑圖5.適當的站位並提示腳踏點可增加下攀者的安全感,下攀者如真滑落,可在第一時間幫助制動。

 

↑圖6.登山隊伍應具備團隊運作的概念彼此互助幫忙。

瀏覽人數: 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