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台灣山林寫下動人的日記

MIT台灣誌導演──麥覺明

Oct 12, 2020
Viance

台灣山岳雜誌編輯。常能從大自然得到療癒身心的能量,希望透過文字傳遞美好的人事物。

作家其他文章→

文/Viance 圖/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

 

 

編輯:麥導是什麼因緣際會下進入電視圈的?

麥導:「一切都是因為『愛山』的緣分,從學生時代到工作一直都有在攀岩溯溪、縱走,我進入衛視中文台是在民國86年,那時候有個節目叫『臺灣探險隊』,他們在找可以幫忙規劃路線、對戶外比較了解的人,於是透過四季溯溪的林宗聖老師找到我。」

↑1995 年展開聖母峰登頂挑戰

 

↑麥導年輕時即加入四季溯溪俱樂部,此為參加三光溪溯溪活動留下的照片

 

編輯:是因為林宗聖老師啊,那對麥導來說,是第一次接觸電視幕後工作,在當時是不是有遇到一些困難?而「臺灣探險隊」也是台灣第一個拍攝戶外探險的節目,工作人員和麥導彼此是怎麼摸索,一起完成節目拍攝的呢?

 

麥導:「我本身不是學電視的,但因為這份工作可以結合我的興趣,電視這行業對我來說也蠻有吸引力的,就決定試試看。那時候就是把戶外專業知識跟節目做結合,以前製作節目很難去結合山岳,因為不知道要去哪裡拍,再來就是抵達了目的地,卻不知道怎麼過夜……」

 

阮妹:「待會我可以幫忙說明那個年代的電視環境,因為我就是當時的工作人員……」

編輯:「原來兩位是這樣認識的!」

麥導:「進STAR TV衛視之後就開始帶他們爬高山、探洞、攀岩溯溪,溯溪就要游深潭啊,擔任攻擊手的我必須先游過去突破深潭,然後再用繩索確保,把工作人員、主持人一個一個帶過深潭。有一集去拍老梅瀑布,很多段的瀑布都是二、三十公尺高,要運用攀岩的技巧、打岩釘、把人吊在半空中然後再爬上去……那時候攀瀑布這種畫面,讓觀眾眼睛是為之一亮,但也嚇到了工作人員,攝影師不知道他會被吊在峭壁上,還得扛著一百多萬的攝影機繼續拍攝,這是20年前,不像現在有空拍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。」

 

阮妹:「在STAR TV擔任導演之前,我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當時台灣第一個赴大陸拍攝的外景節目『八千里路雲和月』,那時因為中國大陸實在太大,原始秘境又都位於車輛無法抵達、缺乏電力設備的遙遠村寨或荒山野嶺,一旦解決了交通,但深入山區過夜,電池充電又是一個大難題,好的企劃或題材經常因為交通、電力的問題,忍痛捨棄。一直到了『臺灣探險隊』還是同樣的窘境,因為要到陌生的山區,必須先勘景,之後還有野外過夜、背沉重攝影裝備和好幾天份電池的考驗,記得那時外景節目的宗旨是『盡量不過夜、不能跑太遠,但要拍出在戶外的感覺(笑)。』

 

麥導最初加入製作團隊時,大家稱他老麥或安全教官,沒想到看似斯文卻是個狠角色的麥教官,第一集就將全組人拉到大屯火山群探洞,平時幾乎都在視野明亮的地面上作業,一旦深入洞底雙腳懸空,要架繩、打燈,還得提防受驚嚇亂竄的蝙蝠、綣縮在岩壁上的龜殼花,每次燈一熄滅,大家就有種能不能活著出去的恐懼……這樣的內容播出後,收視率非常好,之後的節目規劃,果然一集比一集還猛,但我們只會做節目,完全不懂戶外登山,一旦想要走上更遠、天數更長的高山古道,就開始苦惱無法解決裝備器材負重、和電池充電的問題,直到老麥告知可以請高山嚮導、協作幫忙揹東西,終於解決了這個難題!那麼吃怎麼辦?剛開始都是老麥煮,所以因為他,工作團隊可以越走越遠,越揹越重。

 

 

↑台灣探險隊記錄黃金峽谷,溯花蓮三棧溪

《更多文章內容,請立即訂閱148期台灣山岳雜誌》

《前往預訂》

瀏覽人數: 1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