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態的觀察~藝術的昇華

攝情狂之眼•向高山尋求人文哲思

Nov 27, 2019
郭英豪

關於攝影,即不用也不會一些技巧,驚覺自己是登山人而不是攝影者,乃以登山人的眼光與感覺,拍攝當下所見,但為表現質感,我用哈蘇,甚而林好夫;為晨昏光影,我會趕早摸黑,常而紮營山頂;為等待那決定性的一瞬間,我會佇立強風中,堅定的忍受冰霜凍寒;為畫面的構成,看書、看展,摸索觀摩,不斷思考檢討;為時空的淘取,而修練內在美的文學養成。

作家其他文章→

        攝影在生態觀察方面,可充分發揮影像記錄功能,但是走過的痕跡,要有連續時日的累積,才可能成為研究樣本。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,喜愛山岳攝影,就會常常花時間上山,在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壯大自己的實力與意志力。

文、圖/郭英豪

 

山岳攝影的生態觀察記錄

        生態記錄不是一蹴即成,需要時間的累積,時刻關心掛念,有系統的記錄下來,方能成就一些歷史痕跡。茲舉兩例為範本,是為攝影在生態觀察的功能:

 

人為~雪北山屋演變與玉山圓柏生態影響

        雪北山屋位處雪山北峰東南方500公尺山麓,里程牌約4.02K處,自古以來都是聖稜線縱走重要停歇住宿與休息點。這一小小圓柏生育地,為翠池以北的聖稜主稜,現存最壯麗雄偉的圓柏林。很早以來,在那高大挺直圓柏林中,這方寸難得平整空地,就建有鐵皮山屋,傳統平緩屋頂鐵皮型式,基盤面積小、沒深挖整土、相對重量輕,但因平面屋頂,耐受不住海拔高度3595M的雪量,在鐵皮尚新鮮時就被積雪壓垮,服務登山者期間短促,殊屬可惜。

 

1.雪北山屋演變與生態影響

        1980年代時,身為「指標目標」的左邊那棵大圓柏,壯碩高挺、枝葉青蔥茂盛,生長狀況優良。注意:右前端那兩棵一直以來生長狀況良好,可視為比對標竿。

↑攝於1980年代

 

2.十年一覺圓柏夢

        事隔十年,只是鐵皮已生鏽,少了一、二片,屋內藏汙納垢,早已廢棄,完全不能待客。但四周圓柏翠綠依然,生態依舊旺盛蓬勃,「指標目標」那棵位於畫面左邊的大圓柏還仍綠意盎然。

↑攝於1995年

 

3.歐洲風情新山屋

        雪北新山屋建於2003年10月,係採原址重建,頗具夢幻式的歐洲風情,陡斜屋頂是為解除積雪,以免如舊山屋被雪壓垮。山屋藏身於雄偉圓柏林中,頗有北國風格,薄霧輕拂幾許,朝陽映霞許多,譽為童話世界裡的世外桃源,美得令人心醉。屋簷裝置集雨管與儲水塔,兩層半樓閣建築,門前有活動平台,無桌椅;2019年10月新建置睡墊,太陽能燈光亮到可寫留言。新山屋規模較之舊山屋大上好幾倍,體積、重量與地基施工的整地挖掘、土石填塞,大大影響了圓柏的生長。仔細看指標目標──左邊那棵大圓柏,幾乎是新山屋建成,它跟著開始枯萎,屋成兩年,葉枯黃枝萎靡,一副即將死亡的模樣。

↑攝於2005年代

 

4.今年不與去年同

        指標目標──左邊那棵千年大圓柏現況。

↑攝於2019.10

 

5.難與故人逢

        再隔十年,指標目標──左邊那棵大圓柏真的完全枯萎死亡了,千年圓柏捨身成就了侵略者,住得寬敞舒適的大空間,與容納更多人的理想(我是常客,也是兇手之一)。

​​​​​​​        一屋功成圓柏亡,僅躬身敬弔。且看雪北山屋站得久,還是圓柏枯木,祈禱圓柏亡魂倒下時,不要冤冤相報的壓倒了山屋。

↑攝於2014年代

 

氣候~南湖大山上圈谷植被

​​​​​​​        氣候關聯植物生長有著絕對的影響,例如玉山圓柏適合的氣候溫度是5℃,氣候溫度高於5℃,玉山圓柏生長狀況就不佳。冷杉適合的氣候溫度是6℃,所以當氣候溫度升高1℃,玉山圓柏就被冷杉取代了,這場冷酷的肉搏戰,正因地球的溫度升高而展開,繼續演化下去,玉山圓柏將被冷杉取代而消失。而植物的生長,也跟雲雨水霧有著絕對關聯,溫升效應不但使氣溫升高,也產生雨霧的兩極化。雨水多時作水災,少時成旱災。觀察南湖上圈谷寒原地帶的植被,正有著物種消失的隱憂。就十幾年前而已,端著圖鑑可以認識百來種高山顯花植物,且90%都是台灣特有種;近幾年的植被變化,請看看圖說便知。

 

1.氣候演變與植被影響

​​​​​​​        20年前,南湖上圈谷寒原地帶,這圓柏樹下玉山杜鵑盛開著,圓柏枝葉茂盛,身強體健的充滿生命力。玉山杜鵑滿叢墨綠葉片,繁花盛開枝頭。

↑攝於1998年

 

2.缺席的杜鵑

​​​​​​​        曾幾何時,20年不到,2016玉山杜鵑全省大發期,這棵玉山杜鵑不但缺席,甚且已枯萎死亡。玉山圓柏也萎靡不振的枝葉蕭條,軀幹灰白無光彩。南湖山區百花盛況不再,繁花勝景已成昨日黃花,只在水草豐足、風調雨順時偶爾重見盛況。

↑攝於2016年

 

3.夢迴寒原

​​​​​​​        照片中的寒原地帶叢叢杜鵑花景,往日不可回,只能憑藉攝影記錄回味了。攝影只是這樣的功能嗎?

↑攝於1995年

 

山岳攝影的人文哲思

​​​​​​​        關於攝影,既不會也不用一些技巧,驚覺自己是登山人而不是攝影者,乃以爬山者眼光與感覺,拍攝當下所見,但為質感表現,我用最好的相機與鏡頭;為晨昏光影,趕早摸黑,常而營宿山頂;為等待那決定性的一瞬間,主力強風中,堅定地忍受冰霜凍寒;為畫面構成,看書、看展,摸索觀摩,不斷思考檢討;為時空的掏取而修練內在美的文學養成。

​​​​​​​        向高山尋求人文哲思,當然挑戰性也高,那裡盡是美妙風光,誘惑你的眼睛,蒙蔽你的心思。身處大山大水,只管融入吧!放鬆心情,用眼去看,用心去想。心眼契合處,乃無窮天地;豁然開朗處,即是人文最迷人處。藉由探索山岳而領悟的哲理,乃所有稱之藝術的歸宿。

 

1.等待陽光

​​​​​​​        黑是純粹的顏色,沉澱且突出陽光與白雲,大地是畫布,陽光是顏料,雲彩是畫筆,你等待的是什麼?

 

2.芒花多迷人

​​​​​​​        莫言九月颱風多,莫言九月芒花多迷人,但說身處萬里綠海中的人兒,既幸福又幸運,賭到了老天爺的燦爛笑臉。且斟一杯酒,迎向對面的干卓萬,乾杯!

 

3.美妙浪漫的馬利加南山

​​​​​​​        千層萬色都為襯托山峰的雄偉壯闊,賦予神話般的傳說,漸層鋪陳不知凡幾,都為了烘托馬利加南山的浪漫。

 

4.豐盛晚餐

​​​​​​​        吃碗內看碗外的最佳寫照,心靈與體能的最棒補給,我在櫧山頂。

 

我與台灣山岳

​​​​​​​        與台灣山岳的結緣,關係著山岳文章書寫進程。打從開始縱走,我就有攝影、紀錄的習慣,由搜集他人記錄到資料提供者,一路走來沒間斷過。我在台灣山岳投稿的第一篇文章是﹤丹大橫斷﹥,1994年第三期秋季號,就現在看來,記述、水源、營地還是相當可靠,是我出版《雪山山脈縱橫行》的試金石。

​​​​​​​        而後,台灣山岳由季刊改成雙月刊。再參與是邀稿性質的專題﹤山風影舞﹥,我很喜歡這專題,2000初期年代,紙本印刷還是底片提供為主,一圖一頁讓哈蘇6×6片子得以展現優異影像品質。上班期無緣參與編輯會議,等退休已是2009年了,初次參加編輯會議是場”震撼教育”,美編強勢主導,見識這優良雜誌產生過程,這十年間寫過不少文章,刊登不少攝影作品,已是不可或缺的傳播理念的舞台。近期全力製作的四個專輯,借助台灣山岳傳播,將個人~為山立傳~的理想散播出去,台灣山岳為岳界泰斗。

​​​​​​​        本於企業回饋社會理念,維他露公司創建本雜誌,台灣山岳一本初衷,自始至終,只談一主題~台灣的山岳,社會變遷,紙本出版無奈於網路傳輸的侵蝕,實令人不禁噓唏嘆息,期盼著能以另一網路型態復生。

 

瀏覽人數: 29